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 助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内蒙古的底色,也是兴业银行最鲜明的特色。兴业银行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国内绿色金融领域的探索者与先行者,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双碳”目标,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商和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立足集团多元化产品综合运用与创新,兴业银行积极打造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消费等门类齐全的集团绿色系列产品与服务,不断丰富集团绿色金融业务内涵。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兴业银行在自治区的省级管理行,带着总行的绿色基因在内蒙古已植根十四年,分别于2017年、2021年两度与自治区政府签订绿色金融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始终与内蒙古的绿色发展相伴而行。特别是近来年,兴业银行发挥绿色金融集团服务优势,主动融入自治区“五大任务”“六个工程”,服务地方绿色发展型,为自治区经济实现稳中快进、稳中优进的发展目标贡献兴业力量。
在绿色金融赛道上跑出战略转型“加速度”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紧密围绕总行“打造一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愿景、锚定“产业金融区域特色分行”的转型发展目标,运用集团化、多层次、综合性的绿色金融产品为自治区绿色经济转型提供融资服务。2024年上半年末,该行各类绿色融资余额322亿元,较年初增长24%,其中绿色贷款余额158亿元,较年初增长23%。
勇立潮头 擦亮“绿色银行”名片
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和绿色金融领域的开拓者、领军者,兴业银行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中将“绿色银行”作为第一张金色名片来着力打造,积极推动全绿转型,促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带着总行的绿色基因,在内蒙古已植“绿”十四载,逐渐成为当地区域绿色金融辨识度最高、同业领跑优势最明显的金融机构,这一发展过程离不开几个重要因素做支撑。
一是紧跟政策引领。一直以来,自治区金融监管部门、地方政府部门、行业自律组织、金融机构之间协调联动紧密,为绿色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紧跟自治区绿色金融政策导向,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及方向,并细化年度绿色金融目标,引导金融资源流动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相匹配。
二是制定专项政策。该行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在体制机制方面,通过考核评价、绩效激励、风险资产、授权审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特殊化支持;在产品体系方面,该行已经形成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在内的集团化综合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绿色金融业务也在集团综合经营优势的支撑下迈向更高台阶。
三是完善配套资源。该行绿色金融内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内部组织机构体系基本建立,建行初期设立绿色金融专司部门,绿色金融专业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此外,该行总行开发了国内首套绿色金融专业系统——“点绿成金”系统,科技赋能进一步提高绿色项目识别效率,提升专业经营管理水平。
顶层有设计,制度有配套,资源有保障。该行通过绿色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将企业社会责任与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着力打造“绿色银行”金色名片。如今,无论是推动“减污降碳”领域业务拓展、完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还是服务“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均迈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步伐。
寓义于利 聚焦“减污降碳”重点领域
近年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聚焦“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制定绿色清单,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进度、有反馈的推动业务进展,把清单变成行动,该行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加大信贷资源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随着“双碳”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内蒙古集聚大量光伏材料装备生产企业,相应的光伏废水处理显得尤为迫切。
位于鄂尔多斯蒙苏经济开发区的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及水资源再生利用项目,是目前全国光伏废水处理领域投资规模最大、回用标准最高、分盐量最大的污水零排放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光伏废水处理行业的标杆、示范引领项目,将实现工业用水再生重复利用率95%左右,是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工程,对全方位推动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该项目批复贷款3.6亿元,已落地2.6亿元,助力“减污”重点领域项目落地。
图为蒙苏经济开发区零碳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现场
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荒漠化综合防治建设情况,金融机构应当多措并举助力地区荒漠化治理。
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蔚为壮观,该项目将由446万块光伏板组成“沙漠绿洲”,采取“铺设沙障、板下种植、外围防护”的产业发展模式,将发电和治沙相结合,预计年平均上网电量将达41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超340万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目前,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批复贷款金额18亿元,已落地1.61亿元,在“降碳”的同时“增绿”,助力荒漠变“绿洲”。
图为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建设现场
我行围绕内蒙古资源集聚效应和转型低碳发展机遇,服务双碳战略深入推进,更加聚焦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及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2024年以来,我行在新能源、余热余压利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以及园区产业链循环化改造等降碳领域新发放各类绿色融资近86亿元。特别是针对高碳行业的绿色低碳升级需要提供转型金融支持,例如落地了包钢钢联CCPP(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大地云天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旭峰铁合金尾气循环利用等项目。
创新服务 走在绿色金融最前端
经过十多年的潜心发展,该行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改革商业模式和经营机制,将绿色发展与商业行为有机融合。不仅带动该行绿色业务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在政银企项目资源、地方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合作,多次受邀参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银行同业间的绿色金融专业共享与交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创新案例如数家珍。
图为该行工作人员在进行绿色金融宣传活动
创新绿色信贷服务。赤峰市中心城区防洪及环城水系治理工程是一个贯通整座城市的大工程,两年内要在40.8公里的河道上新建55.3公里的防洪堤,增加187万㎡的水域面积。这样的工程体量带来了庞大的资金需求,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在了解到项目融资需求后,主动担当积极对接,首次尝试通过跨省域分行联动,以信托贷款配套行内绿色银团贷款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了整个项目的所有资金需求,累计投放18.4亿元。为感谢兴业银行的支持,赤峰市政府、北控水务集团分别向该行赠予锦旗。
践行绿色债券创新。碳中和债券是指在现行绿色债券政策框架下,将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具有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发挥“商行+投行”联动优势,与华福证券紧密联动,于2021年4月由该行推荐,华福证券作为独家主承销商承销的“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公开发行绿色公司债券(第一期)(专项用于碳中和)”在上海交易所成功发行,成为全国首单钢铁行业及内蒙古自治区首单碳中和绿色债券。该债券募集资金不低于70%额度用于余压余气节能减排CCPP项目,经专业第三方绿色认证机构测算,上述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13.19万吨,实现年二氧化碳当量减排量8.84万吨,减排效果显著。
完善碳金融产品体系。围绕全国碳市场,该行逐步完善碳市场基础金融服务、碳金融产品创新和碳市场“交易+做市”三个层次的碳金融业务布局,并以“融资+融智”为载体,以“碳权+碳汇”为标的,加快抢占碳金融制高点。2021年在该行的推介撮合下,内蒙古大兴安岭克一河10万吨林业碳汇交易顺利交割完毕,既是发展碳汇经济,探索生态补偿的创新举措,也是林业碳汇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化的有益尝试。此外,该行全力支持地方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积极参与包头市气候投融资试点申报工作,为包头市制定气候投融资试点实施方案提供了专业的“融智”支持,并在由包头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包头市中心支行共同举办的包头市首届绿色金融产品设计大赛上获得“气候投资融资贡献”奖。同时,我行持续发挥绿色金融先发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地方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研究和体系建设工作。例如今年1月,我行助力包头市林草局成功召开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创新推出林草数字碳票质押融资业务;4月,我行与鄂尔多斯市政府签署碳达峰试点城市战略合作协议,成为碳达峰试点工作主要合作银行之一。
在能源金融赛道上追“风”逐“日”
建设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突显了内蒙古在保障全国能源安全中所肩负的重任,也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在总书记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行动纲领指导下,金融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兴业银行在自治区的省级管理行,始终坚持将“国之大者”切实落实到“行之要务”,担当更多责任、展现更大作为。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能源正在经历绿色低碳转型之路,能源金融亦是如此。能源金融就是服务包括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在内,覆盖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的金融。近年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主动求新求变,突破原有经营思路与模式,立足内蒙古区域特点,在清洁能源、高耗能产业低碳转型、新能源产业链等多个领域躬耕不辍,积极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源金融体系,以服务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抓手,将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
分行聚焦自治区打造“国家能源和重要资源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并重。一是助力自治区新能源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分行累计为新能源项目投放项目贷款104.75亿元,其中新能源电站累计投放89.27亿元,贷款余额46.39亿元;光伏装备制造贷款余额15.62亿元,今年还重点支持自治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一期项目牵头银团贷款6.05亿元(银团总规模38亿元,已落地12.8亿元),并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实际情况,向矿热炉、坩埚、储能、电力施工等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
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并重
加大对能源企业低碳化支持力度
近年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牢牢把握内蒙古加快能源转型节奏,加大对能源企业低碳化支持力度,坚持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并重。
在清洁能源方面,该行以国家风电光伏大型基地建设项目为切入点,发挥绿色金融领先优势,聚焦全国头部能源企业、地方能源国企以及民营实体企业项下的风电、光伏、抽水蓄能、储能电站等多种形式的绿色能源项目,加快助力自治区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
中环内蒙古产业园区多个新建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集中并网发电,用于供给单晶硅棒及硅片的部分生产用电,实现“绿电”生产“绿硅”,为兑现中环“可再生电力100%”的可持续发展承诺更进一步。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根据分布式光伏“项目分散、单个投资额小”的特点,采用“批量作业+集中审批”的方式有效提供了资金支持。
该项目仅仅是该行金融支持中环产业园建设的一个缩影,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紧跟首府“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机遇,围绕中环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布局,授信合作涵盖上游硅材料和半导体材料生产、中游EPC施工建设、下游光伏电站建设等全产业链金融服务,目前内蒙古中环在该行授信余额已超过40亿元,较好地支持了园区企业生产发展。
图为中环内蒙古产业园区屋顶光伏分布式项目
在传统能源方面,该行积极落实“保煤保供保民生”,迅速响应煤炭保供企业需求,提供项目融资、并购贷款、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全链条式服务。自2021年自治区政府积极引导金融行业要向煤炭保供企业持续助力后,三年来累计向煤电行业投放贷款近200亿元,我行积极践行全集团“全绿”转型目标,积极助力传统能源企业的清洁转型,在长输供热管网建设、热电联产项目、煤炭资源整合、现代煤化工等领域提供金融支持。今年6月牵头落地分行首笔现代煤化工宝丰煤制烯烃项目银团贷款24亿元(银团合计落地71亿元,银团总规模135亿元)。
去年5月,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发挥“商行+投行”联动优势,落地首单Pre-REITs业务,内蒙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6.5亿元非标私募资产证券化业务,助力地方国企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内蒙古能源集团作为自治区国资委控股的唯一一家大型能源发电企业,火电装机、火电发电量排名蒙西电网的前三名。“十四五”期间该集团实施“一优三强一大”发展战略,支持地方能源企业做强做优是金融机构的应有之义,2022年3月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与内蒙古能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债券发行、绿色金融、资本市场金融等多种金融工具助力国企改革。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作为能源企业的佼佼者,内蒙古能源集团成为兴业银行总行首批“绿色先锋合作伙伴”授牌企业。
碳金融创新业务探索落地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运用40亿元
作为全球首台套固废与二氧化碳矿化综合利用项目,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荣获2022年第五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1000万元资金支持。为满足该项目前期建设资金需求,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成功为该项目申请获批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用于“内蒙古包瀜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碳化法钢铁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设。该笔业务是兴业银行首单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领域绿色金融项目,也是该行依托央行政策支持下,在碳金融领域产品创新的又一次突破。
近两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碳权+碳汇”,加快构建“碳金融产品+碳市场交易”为一体的碳金融创新体系,实现了多个首单业务落地,先后落地了全国首单钢铁行业“碳中和”债券、全区首单“绿创贷”、分行首单“碳减排挂钩”项目贷款等,并为内蒙古森工集团成功撮合林业碳汇交易。此外,此外,我行充分运用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政策工具发放以来累计投放碳减排贷款超90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碳减排贷款余额近41亿元(部分在人总行审核中)。
图为该行工作人员深入光伏电站进行实地调研
破局上下游共建“生态圈”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建设
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上,要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广泛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集中打造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助力内蒙古率先在全国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近年来,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根据区域产业布局实际情况,正在奋力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链“链长制”建设。围绕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延链、补链、强链”,促进绿色能源产业链发展。
位于绿色能源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内蒙古鑫元硅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建设10万吨纳米硅和颗粒硅项目是内蒙古包头市“十四五”期间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上市公司“协鑫科技”和“上机数控”共同出资在内蒙古包头市设立的多晶硅生产企业。该项目设计产能30万吨颗粒硅,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纳米硅和颗粒硅项目。项目采用行业革命性的硅烷硫化床法(FBR法)颗粒硅技术,在综合成本、碳排放及产品质量具有显著优势。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为助力企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及时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兴业银行光伏产业链“链长”工作制、东西部协作机制的组织保障优势,通过线上云洽谈+线下实地调研项目相结合的方式,为客户量身定制了银团贷款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首度作为独家牵头行和代理行,携手兴业银行南京分行、中行、建行、蒙商银行组建“行内+行外”复合银团,批复40亿元项目贷款,为企业抢占新能源原料生产领域发展高地注入了强大的资金动力,有力支持包头市建设“世界绿色硅都”。
图为内蒙古鑫元硅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远景图
位于绿色能源产业链的下游产业——储能技术应运而生,对于需要稳定的电网来说,新能源电力系统对长时间储能需求在逐步增加。
在蒙西地区,乌海抽水蓄能电站作为贯彻落实“十四五”时期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和自治区“两个率先”“两个超过”部署要求的重点项目,建成后能够大幅提升蒙西电网的调峰能力,扩大电网接纳风电等清洁能源容量。
在蒙东地区,作为全国首个跨省特高压外送配套共享储能电站,泰富能源锡林浩特150兆瓦/300兆瓦时共享储能站于去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销售电量可达6.9万兆瓦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当地新能源消纳和调峰调频能力,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图为泰富能源锡林浩特共享储能站建设现场
兴业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唯一一家股份制银行中标乌海抽水蓄能项目银团贷款,按项目进度持续为项目提供金融支持;为支持泰富储能电站建设,该行通过发放项目前期贷款,在手续未完全完备的条件下解决项目建设前期的资金需求。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兴业银行重点打造的“三张名片”之首。下阶段,我行将紧密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发挥绿色金融先行者优势,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绿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