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团队探索盐碱地治理新技术 青春筑梦盐碱地,助推乡村振兴

蒙网 2024-09-04 10:34:07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盐量较高,且土壤结构较差的土地,严重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内蒙古地区的盐碱地面积广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一支由学生组成的团队正在进行一项创新实践,旨在将盐碱地改良为高产良田。该项目不仅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学生们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团队成员通过对呼和浩特周边盐碱地以及通辽科左中旗盐碱地进行实地考察与实验,探索了耐盐促生菌的筛选、微生物菌剂有机肥的施用,并结合耐盐作物种质资源的筛选与作物改良等综合途径,开展了盐碱地的改良系列试验。

项目负责人春宇表示:“我家在内蒙古通辽,家里务农,从小对盐碱地不陌生。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我选择了与农业相关的专业,系统的了解了盐碱地的成因,改良痛点等问题,并在萨日娜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盐碱地改良相关研究”。

 

耐盐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团队成员薄波)

自2020年9月以来,该团队积极开展耐盐促生菌的筛选、鉴定和评价,并进行了盐碱改良机理的研究。成功筛选出的耐盐促生菌,展示出了较高的解磷、解钾、固氮、产ACC和铁载体能力,能够丰富土壤有益菌群,调节pH,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盐碱地增加菌剂后,显著提高了作物的株高(增加46%)、干重(增加21%)和鲜重(增加42%)。同时增加了植物的SOD、POD、CAT等酶活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种植1年,即可有效缓解土壤盐胁迫,降低PH,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全氮等含量。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项目负责人春宇以及团队成员在实验田采集数据

目前,该团队已经在内蒙古通辽市、呼和浩特舍必崖村等地实施盐碱地改良约450亩。微生物改良盐碱地具有投入低、周期短,环境友好等优势。团队的定制化综合整治方案已推广至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增强了盐碱土检测的预见性,推动了区域农业的生态改良。

盐碱地作为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治理与改良,对于增加耕地面积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盐碱地的治理是一个全球性挑战,重度盐碱地的改良仍然难以攻克。在这片白茫茫的盐碱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涌现出来,选择用知识改良盐碱地,继续进行耕耘和探索,展现了青春力量在实现盐碱地变为大国粮仓梦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