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红:站稳立场 释放动能 围绕、毫不偏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蒙网 2023-09-07 09:57:24

学习心得

9月3日,由新联社主办,中共长宁区委统战部、长宁区民宗办、区民族联协办,上海新的社会阶层研究中心、长宁区统一战线智库联合会支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学习活动在会长圆桌会议召开后,拉下帷幕。来自全国五个自治区和多个省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在会长圆桌会议上围绕本次学习活动谈心得、谈体会。

万晓红:内蒙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

站稳立场 释放动能

围绕、毫不偏离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70多年来,全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形成了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的优良传统和宝贵品质,赢得并始终如一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建设好模范自治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一以贯之的要求。今年6月,总书记首次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强调“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这一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是我区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总书记要求,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在全国、在国际上都有重要影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继续建设好模范自治区,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新作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时代重任。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要深刻认识内蒙古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的重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以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质增效,擦亮“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作出的“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在感党恩听党话、紧跟习近平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上作模范,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作模范,在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作模范,在边疆民族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作模范,在兴边稳边固边上作模范,在边疆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作模范,在弘扬新风正气上作模范。
内蒙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方面下足了功夫。2022年,我们先后成立了“石榴籽”网络人士工作室和“石榴籽”艺术团,发挥新阶层人士特别是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领域人才优势作用,在网络安全、舆论引导、中华文化艺术创作等有形有感有效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和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通过“蒙新聚力”品牌活动团结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公益慈善、乡村振兴等事业,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了新阶层新力量。
我们还围绕自治区独特的地域条件以及战略定位,为党委、政府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中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首要任务提供数智化解决方案。我们通过释放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平台功能,成立生态治理研究中心,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充分发挥了解内蒙古自然环境的生态治理优势作用,集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研发了工程咨询行业领先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全过程数智项目管理平台》,目前已获评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数智平台从项目立项到项目管护全过程数智化监测,有效解决生态治理项目专业多、参与部门多、项目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实现了生态治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动态化管控,并形成生态治理的大数据库。我们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数智生态全过程咨询标杆为抓手,推广和带动“蒙”字号“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国品牌示范效应,努力建设内蒙古成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先行区,为实现内蒙古全域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双”发展贡献力量,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我国各民族永远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下一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如何发挥新阶层人士作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我有几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以政治引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群众,引导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切实履行宪法赋予的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贡献。各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要将党的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开展好“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活动,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树立“爱党爱国、专业报国”理念,强化思想引领、凝聚政治共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政治核心、政治引领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以教育厚植和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融入社会教育之中。简单地说,就是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通过教育让各族群众认识到“一个共同体”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两个愿景”就是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三个意识”就是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四个与共”就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五个认同”就是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联谊组织要加强引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自由职业人员,通过创作和传播一系列有中华文化内涵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中华文化内涵的文化活动,通过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是最根本的认同。文化艺术领域的广大自由职业人员,能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己任,扎根北疆热土,汲取生活源泉,服务人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创造出了一批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民族文艺作品,内蒙古自治区涌现出了如乌兰图雅、呼斯楞和李德戈景等优秀文化艺术人才,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以发展凝聚和科技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多措并举采取差别化支持政策,聚焦扶持壮大特色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各族群众意识到只有国家强了,中华民族好了,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如培养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设立非遗传承人专项资金,创新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传承支持非遗产品设计开发,实现产业化运作,增加传承人经济收入,探索非遗品牌创建,提升非遗附加值。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占得比例很大,民营企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今年,高规格、高强度、高深度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31条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在提振信心、安心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也要不断深化共同富裕的理念认同,通过科技兴企、创新赋能、绿色发展,整合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力密集、人才荟萃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将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提升就业能力,增加岗位供给,实现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以党建引领、企业搭台、股权激励、员工唱戏为群众搭建分享企业成果的共享平台,让大家有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自舞台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四、以法治维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完善法律规范体系,推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今年7月,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印发了《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是内蒙古自治区走好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第一方阵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步纳入法治化轨道。必须进行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发挥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专业优势作用,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接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文化的教育基地、培训基地、研究基地和示范基地,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五、以交融增进和开放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基本扫除一切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障碍,推动各族群众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有序流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前所未有。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新媒体从业人员要加强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网络空间,持续推进互联网建设,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奏响互联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强音。通过互嵌式发展,让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意识。要有国际视野,用多种形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参与国际人权对话和交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