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 同心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城答卷

蒙网 2024-02-05 10:16:54

这里有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景观、悦动的冰雪风情、动人的红色故事。

这里是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康养旅游城市”等诸多美誉的呼和浩特。

2023年,呼和浩特市围绕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同心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城答卷。

夯实基础 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呼和浩特市以市委一号文件形式制定出台《关于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抓手、推动各项工作向主线聚焦的工作方案》,标志着呼和浩特继成功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后,朝着新的目标迈进!

2023年,呼和浩特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实现“强首府、争进位”目标,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为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夯实了坚实基础。

各级党委(党组)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坚持把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的创造性。在民营企业、商协会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在村(社区)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讲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会”。开设“互联网+民族团结”等微博话题,制作推出《这就是我生活的呼和浩特——历史的遇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宣传片,使民族团结工作真正做到抓手有形、受众有感、教育有效。启动呼和浩特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十馆联动·一基地一主题”宣传教育,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举办了“美丽青城 多彩非遗”和“行走中的博物馆 民族团结第一课”直播活动。面向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两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线上答题活动,累计16万人次参加。在市委统战部牵头统筹下,聚力联创共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一进一主题”工作,分别与浙江杭州市、湖北宜昌市等地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广泛开展交流互动活动,深化跨区域、跨行业联创共建,实现 “合作共赢”新突破。随着“三项计划”扎实开展,呼和浩特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工作全面推进。

培根铸魂 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大型融媒体文博综艺节目《北疆文化·青城文脉》开播、发布100个北疆文化青城印记、“北疆文化”大青山创作基地揭牌……2023年,呼和浩特市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围绕北疆文化内涵特质,抓实文化建设工作,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推动文博文旅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和现代文明之城,不断提升首府文化能级。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023年,呼和浩特围绕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示范市,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积极塑造城市精神,重点建设了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雕塑艺术馆,打造形成了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以及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为“龙头”,以呼和浩特市国际雕塑园以及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为“主干”的“文化轴带”。展现中国底蕴和国际视野的呼和浩特国际雕塑园、雕塑艺术馆盛装开放,“呼和浩特首届国际雕塑艺术展”成功举办,在艺术气息浓郁的人文建筑里,青城市民感受着文明之美、文化之美、艺术之美。

在主要街道、景区、学校等场所,设置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创新打造 “民族团结”主题地铁车站、车厢移动展现阵地,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宣传标语、红石榴标识等形式,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符号;结合长城、黄河等中华民族重要形象标志,打造“北疆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北疆文化”内涵,深化中华民族史研究,深入挖掘首府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打造了《如见》《昭君》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彰显优秀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现代文明理念的精品力作;挖掘昭君文化中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内涵,举办第二十四届昭君文化节活动,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好融入现代生活……一系列丰富多彩、有形有感有效的活动,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首府各族群众心中,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融荣与共 共享幸福城市的幸福生活

2023年11月24日,“202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结果公布,呼和浩特榜上有名!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各民族守望相助,荣辱与共,和谐共融的结晶。

“破茧重生”的老旧小区、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便捷顺畅的立体交通、多措并举的人才政策、持续完善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的义务教育水平、配套完善的养老政策……呼和浩特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五宜城市”建设中,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文化共融、服务共享的基层善治新格局,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主阵地作用,推动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成了赛罕区前进巷、玉泉区清泉街等13个互嵌式示范社区,在学校、企业积极打造互嵌式发展示范点,推广“红石榴议事厅”和“石榴同心”志愿服务队工作经验,打造459家“红石榴驿站”,推动基层治理“深度”提升;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努力实现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切实提升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和谐共建 谱写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篇章

以发展促进团结,以团结保障发展。2023年,呼和浩特以高质量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以民族团结进步保障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创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物质基础。

围绕着“六大产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蓬勃发展,2023年8月,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呼和浩特。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半导体硅材料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等也在积极推动建设中。《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相继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培育“六大产业集群”,乳业、大数据产业在世界“叫得响”;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有影响”;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在全区“做引领”。

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交通物流、休闲度假、现代消费、教育医疗“五个区域中心”……独特的城市定位,赋予了呼和浩特更加丰富的魅力,不仅在外有颜值、在内有品质,更让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有质感,有梦想,有动力。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如今在呼和浩特,群众一言一行体现民族团结,城市一景一物彰显文化认同,小区一楼一户皆是守望相助,呼和浩特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民族团结果实越结越甜。

聚阳生焰,拢指聚拳。2024年,呼和浩特市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落实落细自治区党委《关于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全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为重要抓手,在“七个作模范”上体现担当,让“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深入人心,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首府新篇章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