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金秋助学”活动20年累计资助3759名困难学子
记者近日从呼和浩特市总工会获悉,已经连续20年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越来越受到困难职工关注。从7月底开始,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向全市各级工会下发继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和阳光就业行动的通知,对今年“金秋助学”活动的时间安排、资助对象、助学程序、活动要求等进行了具体部署。今年助学的主要对象为:参加2019年全国统一考试、正式被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高校(境外院校、军事类院校除外)的本科录取并在全市工会帮扶工作管理系统建立档案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跟踪助学对象是:经各级工会入户调查后确定的2016年以来救助过的特困本科生。将通过建档、初审、复核、审批、发放五个环节,并和市教育资助平台核对救助人员名单后,对我市列入档案管理符合救助条件的60名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资助7250元(包括跟踪助学10名)。预计10月底发放完毕。
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扩大工会“金秋助学”的品牌效应,不断拓宽助学渠道,创新助学载体,完善助学网络,营造助学氛围,提升“金秋助学”活动的内涵和外延,把“金秋助学”活动打造成为服务困难职工、困难学子成长成才的“实事”工程,成为各界人士奉献社会、弘扬新风的“爱心”工程,成为贫困学生切身感受党和政府温暖、感受社会关爱的“民心”工程。
据了解,按照中华全国总工会、自治区总工会关于开展工会系统“金秋助学”活动的要求,呼和浩特市总工会自2000年开始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区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党政和工会组织引导下,在社会各界积极广泛参与下,已经形成了帮扶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的长效机制,已累计资助困难学子3759名,总计发放助学资助金971.5万元。
据介绍,20年来,呼和浩特市“金秋助学”活动的帮扶范围与帮扶力度不断拓展,从最初的每人1000元上升到现在每人7250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大批困难学子在各级工会的资助下考取了清华大学等名校,并顺利完成学业,在校期间大部分表现非常优秀,很多学生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有的被保送到国内外名牌大学攻读研究生,有的已走上工作岗位,为国家和首府的经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