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户村民的“产业脱贫经 ”

蒙网 2018-11-19 16:04:00

       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看着干净整齐的院落,成群的鸡、鸭、鹅啄食,猪儿悠闲地横卧在地上,眼见着脱贫有望,笑容在闫淑君的脸上绽放开来。

  闫淑君是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四方地村贫困户曹文成的妻子。“以前房子烂趴趴,现在房子亮堂堂。”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曹文成家的巨大变化。村里人都说,过去老曹家连个碗架子都没有,从没见闫淑君有过笑模样儿。

  曹文成是科区残联帮扶的18户贫困户之一,一家3口人。曹文成有严重的小脑萎缩和癫痫,妻子因脑梗留下了后遗症,肢体二级残疾。夫妻二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孩子在技工学校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仅靠9亩玉米地、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金、社会捐助等维持。

  今年,四方地村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出资2万元,为曹文成家修缮房屋,归整院落,扶持其发展庭院经济,科区残联还帮曹文成的孩子找好了毕业实习的地方。“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残疾人脱贫有信心!”闫淑君说。

  四方地村正常脱贫户17户,未脱贫1户。针对未脱贫户曹文成家的特殊情况,该村还为其提供两口母猪放在敬老院代养,这样可以减轻他们的劳动压力。

  当天一大早,贫困户刘岩的儿媳王亚丽就和同村的姐妹来到位于村部的合作社,学习编织“福”。桌上大红色、亮黄色的彩线交织在一起,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

  王亚丽的婆婆杨淑清患有尿毒症,公公也有病,二位老人享受低保政策。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初中,她在家里脱不开身,全靠丈夫为别人开车维持家用,日子过得紧紧巴巴。2017年婆婆病情加重,对家里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当年12月,科区残联与通过市乘人之美手工艺编织公司合作成立追梦种植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吸纳残疾户、贫困户入社。王亚丽就是合作社的第一批学员,她学编织近一年,收入六七千元。“编织的彩线是合作社提供的,残联担保,我一分钱也不用投入。学编织不耽误种地,孩子也能管,不离家,零花钱还够用,挺好!”

  “以前村里没产业,村民种地和劳务输出赚得不多。有了手工艺品合作社后,帮助了闫淑君这样的残疾户,让他们在家就把钱挣了。”村党支部书记赵洪佳告诉记者。

  “合作社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解决了我们企业的用工问题。我们正和蒙古国乌兰巴托的一家旅行社谈民族工艺品出口的事情,合作意向已达成。”合作社法定代表人于云飞介绍。从2017年12月18日第一期手工编织培训班开班至今,合作社已举办4期,20多名社员凭借手工编织增收5万余元。

  “我们通过‘帮扶单位+合作社+精准扶贫户+残疾人户’精准脱贫模式,先给贫困户找准脱贫项目,再对贫困户给予精准帮扶政策,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返贫。”科区残联副理事长、四方地村第一书记白青龙向记者介绍该村帮扶工作的亮点。

  “到明年3月份,毛驴就能下驴驹,一头驴驹收入大几千呢。”看着刚买来十多天的毛驴毛发黑亮、肚皮鼓鼓、四肢健壮,80岁的正常脱贫户李景贤心里着实高兴。

  李景贤和老伴因年纪大不能再种地,依靠9亩土地的租金、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取暖补贴、社会保障等维持生活。白青龙因户施策帮助他申请了15000元产业帮扶资金,鼓励他养毛驴增收。

  今年,住了40多年土房的李景贤搬进了新房,他说:“现在呀,每天我都清扫一遍驴圈,虽然累点但干着特别有劲儿!”

  “下一步,村委会和合作社将把民俗旅游和编织产品融合,让我们村的民族手工艺品走出去,助力乡村振兴,让贫困户、残疾人户不离家就有事可做、稳定增收,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赵洪佳说起将来的打算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