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漠跑向绿洲!“塞上明珠”用马拉松促城市转型

蒙网 2019-09-12 14:47:00

      近日,2019榆林国际马拉松在陕西省榆林市开跑。这是榆林从2018年以来,第二次以马拉松的形式,向大众揭开“塞上明珠”的神秘面纱。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黄土高原是大众对榆林的传统印象。60年前,榆林北部还是一望无际的沙海,但现在,榆林境内的毛乌素沙漠已经在地图上抹去了。

      本次比赛的主题,就是“从沙漠跑向绿洲”。沙漠有不毛之地的含义,而绿洲则是希望的象征。从榆林市世纪广场、钟楼、新明楼、镇远门、河滨公园等地标奔跑而过,不仅能感受榆林“从沙漠到绿洲”的环境变化,也能感受榆林从古老到现代、从单一到多彩的迁跃。

      “从沙漠跑向绿洲”也是榆林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主题。通过马拉松,榆林描绘出一座资源型城市,向“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奔跑的身影。

      “塞上明珠”的软实力

      “风刮黄沙难睁眼,庄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这是以前榆林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陕西省治沙研究所副所长史社强向媒体介绍,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榆林,历史上曾经是林草茂密、群羊塞道、宜农宜牧的膏腴之地。然而,汉唐以后,由于过度垦殖、气候变化等原因,境内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造林绿化、防沙治沙工作力度,把陕西省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实现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和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这些成就,在2019榆林国际马拉松完赛奖牌的方寸之间,得到了集中呈现。

      完赛奖牌背面由明亮渐变的色块组成,上半部分,设计师为每个项目设计了不同的色彩:全程的自然绿,半程的天空蓝,欢乐跑的桃花粉,与下半部分代表着沙漠的橙黄色产生鲜明对比。色彩的渐变过渡,体现了原本毛乌素的漫天黄沙向绿洲、蓝天、桃花转变的过程,彰显了几代榆林人在这座塞上古城的奋斗拼搏。

      赛事奖牌。图据赛事组委会

      总面积4.36万平方公里的榆林,每平方公里拥有约10亿元地下财富,已发现的矿产达48种。大多数人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也停留在“黄土高原上的能源化工基地”。而榆林生态环境等“软实力”的提升,急需一个出口向大众进行展示。

      除了在赛事奖牌等细微处的呈现,榆林更想用整座城市来展示其自然风光和历史风貌。

      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马拉松路线设置很有用意,途经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新明楼、榆林老城门镇远门等景点,又穿越榆林学院、市体育局、榆林科技馆、朝阳大桥等新地标。

      一路从历史厚重的古城,跑向现代化的榆林高新区,参赛选手一天之内“从沙漠到绿洲”,也从古老到现代。

      站在新时期城市竞争的起跑线,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分。通过体育赛事充分展示城市“软实力”,是榆林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新阶段的必然进程。

      城市发展的硬功夫

      马拉松从榆林古城奔跑向高新区,而高新区,则是城市发展“硬功夫”的呈现——榆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方向,更多地体现在榆林高新区。

      5月12日,是榆林高新区的一个“大日子”。当天,榆林高新区管委会举行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19个,投资总额148.68亿元。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华林在现场介绍,榆林高新区经过20年的发展建设,区内科创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电商服务平台运营良好。2019上半年,榆林高新区包装策划了新材料、电子科技、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36个招商引资项目,多数项目都代表榆林目前发力的升级转型项目。

      不久前,榆林高新区还获批为陕西省唯一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此外,榆林高新区还在文旅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方面发力。榆林市“三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榆林文化艺术中心、榆溪河生态长廊部分景观工程等项目均计划年内建成。

      李华林表示,未来5到10年,榆林高新区将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基地的创新引领高地,成为陕甘宁蒙晋最具影响力城市的核心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靓丽窗口。

      这个目标包含了几个方面,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体现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理念。

      高新区官方资料显示,该区域基础条件正日趋完善,区内建成道路桥梁170公里,总投资23.4亿元,形成了五纵五横大通道。此外还建成阳光广场、榆林大道景观公园、沙河公园、南区生态公园,总面积130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7500多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8%。

      2018年,榆林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650亿元,同比增长13.2%;地区生产总值260亿元,增长14.5%。

      榆林市委书记戴征社此前强调,要把推动体育工作,放在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大局中来把握和谋划。榆林高新区在榆林马拉松中的露出展示,成为打造区域影响力,拉动投资和推进产业化发展的路径之一。

      榆林的环保理念在赛事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图据赛事组委会

      打造最具影响力城市的决心

      一个城市的发展,应当是立体、多元的,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

      眼下,榆林正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既然是最具影响力城市,就得培育一批聚拢效应强的产业,体育、文化、旅游首当其冲。

      发展体育,从鼓励大众参与开始。戴征社向媒体表示,“榆林要树立‘大体育’思维,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经常化、普遍化、多样化开展”。最近两三年来,榆林在体育事业上加大了马力,着力构建“体育强市”。榆林国际马拉松,就是榆林打造“体育强市”的举措之一。

      榆林全市群众体育工作正蓬勃开展,体育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随着榆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公园绿地明显增多,也增加了城市休闲运动场地。目前,榆林全市体育人口已超四成。本届榆林马拉松总人数为10000人的参赛名额,在8月8日报名结束之前已经早早报满。

      赛道旁的风景。图据赛事组委会

      旅游业也是聚拢和辐射效应十分明显的产业,而马拉松,一直以来都有带动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属性。当下的榆林在经济发展领域已经广为人知,但就城市形象而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一座陕北城市、一座沙漠边缘的文化古城、一座依靠能源发展起来的城市……这是榆林给外地人一个模糊的印象。而马拉松赛可以通过健康、体育和全民运动,为榆林贴上全新的标签。

      榆林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许多资源有待深度开发。最近几年,榆林市和下辖12个县(区、市)都把旅游作为新型支柱产业来发展。2017年,榆林提出实施“旅游建设百亿工程”,计划近10年内,构建“一核、三带、四大板块、十二大景区”的旅游空间发展格局。

      9月2日,榆林市长李春临在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70年来,榆林在城市形态、城市规模、城市功能上实现了由内陆小城向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

      2018年,榆林实现GDP3848.62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的7700倍,经济总量跃居中国西部城市经济体第六位、非省会地级市第一位。

      纵览榆林70年发展历程,如今的榆林已迈上新的台阶。而这座城市奔跑的脚步,还没有停止。